2011-12-27

新時代距離,追人請用心體會

大學曾經拿過一堂堪稱史上最不實用課程,可是卻給我很大的思考震撼。

以前每當講到「空間」這個詞彙,總狹隘的認為,空間代表的是物理性的面積或是體積。自從上過「聲音溝通學」後,發現其實空間這個詞彙含有許多深層的意義,包括:聽覺空間、心理空間、和物理空間等多層面的含義。

因為文化和成長背景,每個人需要的個人空間不同。

Q:怎麼知道自己需要的個人空間有多大?
A:走進電梯或是地鐵裡,試試你和隔壁的人站多遠,才會感到自在,那就是你需要的個人物理空間。

個人習慣的物理空間,和文化背景,以及從小生長環境的人口密集度,有很大的關係。亞洲國家人口稠密,可以接受和陌生人間僅存10公分的間距,可是在人口較稀少的國家,習慣和陌生人保持50公分以上的距離。

記得剛到中國工作的時候,對於當地完全不介意和陌生人的肢體接觸感到驚奇。

如果一起搭乘一部擁擠的電梯,很多人不介意靠著彼此站,也能接受和不認識的異性之間,鼻尖只差1公分的距離,有時候連呼吸都能聞到彼此早餐的內容,但也不會因為不自在,而別過頭,或是轉身。

Q: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!!
A:如果有機會到中國,站在街上感受一下如潮水般的人潮,就能明白了。

每個人需要的心理空間也因人而異,有些人很習慣分享生活故事,有些人喜歡將秘密留給自己,有趣的是,因為科技,我們心理空間的界限突然變得模糊起來,有些人可能在現實生活中非常低調,可是在臉書或是個人部落格上卻非常活躍,可以跟著陌生人侃侃而談,每天不定期發佈個人最新芝麻綠豆動向。

因為科技的進步,我們的生活和個人空間也跟著轉變。記得以前填寫個人資料,都要求住家地址和電話,可是現在大部份人最多提供EMAIL,或是手機號碼。

記得小時候,鄰居可能不定時到我家按門鈴來抬槓或是話家常,可是現在如果還有人到別人家拜訪, 不一個禮拜前先約好,或是造訪前打電話,是非常冒昧、沒禮貌的行為。

暗戀失敗最大的原因,通常都是錯估自己和對方所需要的心理空間。

2011-12-14

給大衛,我的最大尾

認識你之前,我以為自己是銅牆鐵壁;
認識你之後,才發現依賴是會上癮的溫暖。

認識你之前,我以為只有心碎的傷能寫出動人樂譜;
認識你之後,我才知道相倚偎的信任是譜出動人樂章的靈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