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wbal 是溫哥華很大的餐飲集團,旗下有許多家知名連鎖餐廳,例如:Italian Restaurant、Trattoria、The Fish Shack、The Roof、Black + Blue,集團網站:http://www.glowbalgroup.com/
他們在幾年前新開的同名餐廳 Glowbal ,就在 Telus 新建辦公室樓下,設計氣派,大門號稱大到可以接待象群進門。
![]() |
華麗的Glowbal餐廳外型 |
![]() |
自言自語的樹洞
Glowbal 是溫哥華很大的餐飲集團,旗下有許多家知名連鎖餐廳,例如:Italian Restaurant、Trattoria、The Fish Shack、The Roof、Black + Blue,集團網站:http://www.glowbalgroup.com/
他們在幾年前新開的同名餐廳 Glowbal ,就在 Telus 新建辦公室樓下,設計氣派,大門號稱大到可以接待象群進門。
![]() |
華麗的Glowbal餐廳外型 |
![]() |
先前曾在 新式法式餐廳:L'Abattoir Restaurant 文章裡介紹過煤氣城,是一個類似台灣艋舺的地方,開發的早,但日漸沒落,街上到處可見無家可歸的遊民。
煤氣城內林立老舊的歐式建築,加上紅磚的馬路和整點報時的蒸氣鐘,社區充滿濃厚的歷史氣息,加上鄰近市中心,吸引許多新生代廚師、傢俱店、藝術家在煤氣城設點。
今天要介紹的餐廳 Bao Down,只離 L'Abattoir Restaurant 幾步路的距離,以台灣割包起家,融入西式、越南、韓國料理材料,例如:香茅炸雞、美奶滋、泡菜、魚露、醃蘿蔔等,發展出獨樹一格的創新口味。
![]() |
Bao Down 的煤氣城總店 |
跟台灣比起來,溫哥華就像一個要退休的城市,商店大都早早打烊,沒有熱鬧的夜市,更沒有日夜不息的 7-11,是會讓夜貓族崩潰的城市。
就在這樣的城市,能找到 24小時營業的餐廳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情,更不用說是一間像是 Breka Bakery & Cafe 這樣包羅萬象的麵包、蛋糕、三明治、咖啡簡餐店。
Breka Bakery & Cafe 一共有三家分店,兩家在市中心,一家在溫哥華東區 Fraser 上,裝潢設計簡單利落,大型的玻璃展示櫃,擺滿琳瑯滿目的甜點、麵包、三明治,非常吸睛。
L'Abattoir 位於溫哥華歷史悠久的煤氣鎮(Gastown),與中國城比鄰,屬溫市開發較早、逐年沒落的區域,街道上群聚許多無家可歸的遊民,是一個人晚上來會冒汗的地方。近年,因店租便宜,加上社區濃厚的歷史氣息,吸引許多新生代廚師在此開設特色餐廳,將人潮重新帶回煤氣城。
![]() |
L'Abattoir 的果醬瓶吊燈 |
<< 已 歇 業 >>
Baccano Restaurant and Lounge 是位於溫哥華西區Kitsilano的一家義大利餐廳,坐落在西一街和Cypress街角,樓上是民宅,外觀裝潢低調,如果不是因為在附近工作,我想我也不會發現他的存在。
『TINY: A Story About Living Small』是一部引人省思的記錄片,影片記錄男主角Christopher Smith如何花了一年時間,在拖車上建立一棟小而美,約100平方英呎(9平方公尺)的房子。
Labels: 分享 Share, 世界真奇妙 World Wonders
大學曾經拿過一堂堪稱史上最不實用課程,可是卻給我很大的思考震撼。
以前每當講到「空間」這個詞彙,總狹隘的認為,空間代表的是物理性的面積或是體積。自從上過「聲音溝通學」後,發現其實空間這個詞彙含有許多深層的意義,包括:聽覺空間、心理空間、和物理空間等多層面的含義。
因為文化和成長背景,每個人需要的個人空間不同。
Q:怎麼知道自己需要的個人空間有多大?
A:走進電梯或是地鐵裡,試試你和隔壁的人站多遠,才會感到自在,那就是你需要的個人物理空間。
個人習慣的物理空間,和文化背景,以及從小生長環境的人口密集度,有很大的關係。亞洲國家人口稠密,可以接受和陌生人間僅存10公分的間距,可是在人口較稀少的國家,習慣和陌生人保持50公分以上的距離。
記得剛到中國工作的時候,對於當地完全不介意和陌生人的肢體接觸感到驚奇。
如果一起搭乘一部擁擠的電梯,很多人不介意靠著彼此站,也能接受和不認識的異性之間,鼻尖只差1公分的距離,有時候連呼吸都能聞到彼此早餐的內容,但也不會因為不自在,而別過頭,或是轉身。
Q: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!!
A:如果有機會到中國,站在街上感受一下如潮水般的人潮,就能明白了。
每個人需要的心理空間也因人而異,有些人很習慣分享生活故事,有些人喜歡將秘密留給自己,有趣的是,因為科技,我們心理空間的界限突然變得模糊起來,有些人可能在現實生活中非常低調,可是在臉書或是個人部落格上卻非常活躍,可以跟著陌生人侃侃而談,每天不定期發佈個人最新芝麻綠豆動向。
因為科技的進步,我們的生活和個人空間也跟著轉變。記得以前填寫個人資料,都要求住家地址和電話,可是現在大部份人最多提供EMAIL,或是手機號碼。
記得小時候,鄰居可能不定時到我家按門鈴來抬槓或是話家常,可是現在如果還有人到別人家拜訪, 不一個禮拜前先約好,或是造訪前打電話,是非常冒昧、沒禮貌的行為。
暗戀失敗最大的原因,通常都是錯估自己和對方所需要的心理空間。
認識你之前,我以為自己是銅牆鐵壁;
認識你之後,才發現依賴是會上癮的溫暖。
認識你之前,我以為只有心碎的傷能寫出動人樂譜;
認識你之後,我才知道相倚偎的信任是譜出動人樂章的靈魂。
Labels: 戀愛 Love
曾經是那麼專注只看得見 一 盞 燈 ,
不是最亮、也不一定是最好的,
可是巧合讓它佔據了瞳孔的 全 部 。
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,
反覆擦拭著燈上的灰塵,
小心維持燈光的亮度,
持續它如同印象中的美好。
Labels: 自言自語 Introspection, 發洩 Vent, 關係 Relationship
上上禮拜,和朋友相約來去MET參觀Alexander McQueen的展覽,從來跟時尚絕緣的我,才終於見識到時尚的偉大和崇高,撼動啊~*!
問:為什麼時尚秀會在紐約MET(大都會藝術博物館)和木乃伊一起展覽?
答:因為設計師也和法老一樣一去不復返。
問:誰是Alexander McQueen?
答:記得Lady Gaga的Bad Romance嗎?她在MV裡超越現實的吸睛打扮,就是McQueen的傑作。
Labels: 分享 Share, 紐約生活 Life in NYC
違規停車讓你腦火嗎?自行車道上的違規停車讓你瘋狂嗎?
立陶宛Vilnius市市長上月底幫大家出氣,駕坦克,沿自行車道清除違規停車,活生生的把一台藍色賓士壓成中分頭,車主心痛的要大叫,可是看到市長,竟激動的握手,頓時忘記亡車的傷痛:
這位超有勇的市長叫Arturas Zuokas,現年43歲,水瓶座,曾是戰地記者,得過多項殊榮,包括:法國國家騎士勳章、兩次獲選世界遺產城市副總統、2002年獲國際青年商會選為「世界十大最傑出青年」、芝加哥Balzekas博物館選為「年度人物」等。
這位前戰地記者習慣坦克清除障礙物的輕快,表示:『坦克是終結違規停車最好的工具。』
不覺得很帶種嗎?現在的政治家的種和球都去哪啦?不會也跟著新世代草食化了吧?
Labels: 分享 Share, 世界真奇妙 World Wonders
前陣子,網路上有一篇文章,讓我這個夜夜等天明才肯入眠的夜貓看完心中大讚三千個讚!
文章的作者指出:『晚睡原來是一種病,這種病的名字叫做拖延症(procrastination)』。
晚睡原來是一種病——拖延症 (Procrastination)
Procrastination的形成:
Labels: 分享 Share
來紐約也住了一段時間,最佩服的,是紐約人生活的自我娛樂能力。
曼哈頓總面積為87.5平方公里,差不多是台北市的1/3大,人口密度卻是台北市的1.82倍,在這麼擁擠的城市裡,走到哪都是片片人海,紐約人除了台北常見的戶內娛樂方式,也發展許多其他免錢的消遣:
1. 綠油油的草地,是最好的曬肉場。
有別於亞洲姑娘白死人不償命的審美觀,老外反而喜歡在夏天把自己曬得焦黑黑,象徵豐富的夏天生活。
紐約人也不例外,雖然每天上班很忙、很累;週末又沒車、沒精神出城找沙灘,公園的草地倒是可以好好利用,反正太陽到哪裡都一樣曬,只要一個下午,翻轉時間抓的巧,也可以輕鬆達到去邁阿密海灘的焦痕。
讓我們看看紐約中央公園的曬肉盛況:
中央公園這片草地很有名:Sheep Meadow,以前還真是給人放綿羊用的,只是現在白花花的綿羊都換成了白花花的人油肉。
別說公園草皮鋪滿人肉,我家公寓門口也一堆人躺,就說曼哈頓人口密度高嘛。
2. 露天小電影,真正有情調。
當兩個人有了類似的想法,碰巧也用在類似的地方,我們要怎麼分辨出誰是創意,誰是山寨?我們怎麼判斷這個想法到底在誰腦袋先亮了燈?
一向以創意著稱的蘋果,最近成了科技界的八卦,新出的iOS 5納入了許多其他科技公司的拿手絕活,這些被「參考」的苦主們包括:Android、HTC、微軟、蘋果商店裡一票熱門app。針對水果這次的參考,微軟手機當家Joe Belfiore就在他的Twitter上放話:請蘋果別再為我們抬轎...
我最愛的癮科技也特別為iOS 5的新功能來了一次精闢大解析,深入研究新版iOS 5功能和苦主們的相似想死處:爽專欄:iOS 5深入研究:Apple屠殺開發者?
我想說Jobs真是good job啊!
他肯定是日本最夯設計師佐藤可士的忠實粉絲!任於Uniqlo創意總監的佐藤可士強調:創意靠「整理」而來!
是嘛!就說蘋果不是賊,只是很會整理,大家都誤會了...
Labels: 行銷 Marvelous Marketing
在看到無止無盡不是人爬的企業階梯後,曾經夢想成為企業精英的白領們開始出走、創業、自謀新生路。
很多上班族,在飽受多年私利資本主義摧殘後,也對利益掛帥的商業模式彈性疲乏,開始尋覓人生中是不是存在麵包、社會貢獻兩兼得的出路,最有名和成功的例子之一莫過於TOMS Shoes。
![]() |
原來這年頭還是有男人又好心又好看! |
和親愛的另一半相處時間一久,標準會慢慢爬到頭上,所有的不一樣都看得很清楚,而對方曾經充滿誘惑魅力的優點卻變得模糊。
地球上人口這麼多,和他在一起不開心嗎?拆唄!反正總會遇到更好的。
或許吧,因為我也記得有人說過月佬很有愛心,幫每個人都配好最合適的另一半,只是對方投胎降落地方不明,說不準我們此生是不是有機會碰到。
『我們差很多,分手吧!』
這是我曾經認為最有力的攻擊武器,也是能引起對方最大注意力的方式。可是隨著年紀增長,社交圈越大,越發現「人海茫茫,愛也茫茫」。
每個人,跟隨時間,都在身上蒐集了不一樣的習慣和特徵,這些不同的色調,漸漸崎嶇了我們心上的鎖孔,讓有鑰匙的人變得越來越少,加上消失的青春,更降低獵物開老鎖的興趣。
每個男人在女人打給別人抱怨的電話上,聽起來都是可惡的,妳問:『他很糟吧?要不要分?』 清官難斷家務事,聽起來這麼慘,愛妳的朋友肯定會告訴妳快快收拾行囊,下個會更美。
可是兩個人在一起的全部細節,真是一通電話上能說明白,講清楚?
Labels: 戀愛 Love
最近食品業內幕消息連環爆,新聞說菜市場賣的青菜、水果、肉類也沒一樣能吃,就算跟神仙一樣可以每天只喝空氣,也要小心空氣污染、沙塵暴,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怎麼會讓自己落得如此田地?
網路上有個養豬戶很紅,自小出身養豬豪門,爺爺曾經期待他將家業發揚光大,經營到萬頭豬仔圈的經濟規模,可是養豬業界不仁道的餵食、飼養、宰殺方式讓他毅然決然決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。
這位英雄叫做駱鴻賢,現在改吃素,轉行賣素食水餃,並成立自己的部落格,不畏同業的威迫要脅,勇敢的向社會大眾揭露養豬業的內幕消息,希望大家未來都能像他一樣活得更健康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為什麼我養豬,卻不吃豬肉?
2011/02/09 記者林建成/新北市林口區報導
他放棄賣豬的初期,為了讓大家知道肉類的處理方式,曾經披露養豬業不欲人知的秘密,但卻引來黑道人士警告,當時還報警前來調解處理。
直到今日,駱鴻賢的祖母還認為她孫子發神經病,才會突然放棄能獲利的養豬事業。
養豬戶的秘密到底是什麼?為什麼養豬戶有辦法讓死豬和病豬「起死回生」? 為什麼養豬戶有魔術般的力量,能讓豬體特定部位按照商家要求,長得肥嫩又美?
駱鴻賢的祖父養豬,祖父說養豬不需學歷,可快速致富的行業。駱鴻賢一直相信祖父的勉勵,在他們眼中,豬只是商品,養大了就賣給肉商去屠宰。「是的,養豬可以很快致富,可是那些錢卻莫名其妙地很快就沒有了,總有厄運到來…」駱鴻賢說。
小時,駱鴻賢天真地問祖父:「為什麼我們家都不吃豬肉?」
祖父說:「我帶你到養豬場看一遍,你就知道了。」
駱鴻賢後來再也不敢吃豬肉,改吃海產。可是這也讓他得過痛風、心血管疾病和中風。
![]() |
一隻已被載到屠宰場的豬,等待凌晨被宰殺支解,充滿驚恐。(華視新聞 榮昊北 攝) |
![]() |
駱鴻賢每天吃一鍋稀飯,轉業日子雖然辛苦,但過得心安。他藉由自己的經驗,呼籲吃素的好處。(林建成 攝) |
就要到了學會站立的而立之年,開始思考什麼樣的人生才算是完整?
小時候,人生的指標是個「猛」字:跟人打架要打得猛,要不就等著被老師揍、被同學瞧不起;出去要玩最猛,要不然就落的被人說功課不好、樣樣不行;想要做好學生,就要讀到全班第一、全校最猛,要不然還不是被人指著鼻子叫書呆子?
長大了,一山比一山高,「猛」字的標準越來越夢幻。比聰明嗎?人家多的是小學跳級,十幾歲就上哈佛;比勇敢嗎?911和SARS的救難隊員、醫療人員永遠都在前面;比工作成就?富比士排名我有可能上嗎?最後只能淪為偶爾K歌好運沒破音的時候,聽聽別人說說場面話,比個大拇指,就對自己說有猛,過過乾癮。
人生要怎麼樣才算猛?才是成功?是否有所謂成功的指標?
人家創投專家說:『別做夢了!』根據他的經驗,網路創業家的黃金成功年齡是25,你這敗犬,為時已晚,就算是籃球健將,黃金年齡也是27你含恨而終吧!
或許是吧,我的確太老、也太晚才思考這個問題,不過我知道有一個人要我不放棄:
Labels: 分享 Share, 科學新知 Science
或許是因為受到從小受到科學教育的洗禮,讓我們總以為數據和科學化是分析最好的工具。
怎麼說呢?你相信紫微斗數嗎?你相信好的老師能帶你上天堂?
你,相信智商測驗嗎?
顯然智力成績優秀的科學家,比你我都還著急於證明智力測驗的有效性,於是針對508個男孩,花了12年追蹤他們智力測驗和成年後的發展,發現智商測驗結果固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,可是測驗結果的準確度和答題者的答題動機有很大的關係。
換句話說,如果被測驗的人沒把測驗當回事,測驗結果就會不準。
你說這不是廢話嗎?
不過科學家畢竟還是念過比較多書,他們為十二年的試驗做了一個完美且精湛的解釋:『這項研究表明,我們的社會太容易接受商業化的吸引,甚至願意為標準化測試買單,把它們當作能預測一切生活事件的萬靈藥。』
是啊,我們是不是太過迷信所謂客觀的數據分析?
前陣子網路上有個爆紅的心理測驗,測驗的一開始很專業的為測驗的目的作解說,放了好多畫得很專業的圖形,配上20條問的也很專業不知所云的問題,用滑鼠輕鬆點選,即能準確揭發各位內心最不為人知的世界... 唉鳥喂~ 真是網友每個用過都說好,看完結果都是當頭棒喝,馬上轉寄給朋友。
Labels: 分享 Share, 世界真奇妙 World Wonders, 科學新知 Science